|
彩电开关电源原理与维修
3.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常见故障
(1)无光栅、无伴音(电源无输出电压)
断开负载(主要是断开行输出负载,可接入一个
假负载,如22OV、60W的灯泡),此时若电源有
输出电压,则是行负载过重,故障发生在行输出
电路。再断开过电压保护电路,如果电源有输出
电压,则故障在过电压保护电路。
测量电源整流滤波电容两端是否有约300V 电压。
如果没有,应检查电源插头、电源开关、交流保
险管、整流滤波元件等;如果没有,可进一步检
查与开关稳压电源振荡有关的元件等。
(2)电源有啸叫声或“吱吱”声
如果电源有啸叫声,则是开关管激励状态不佳,
使之处于激励不足的工作状态而产生的一种机械
振动声。如果有行频“吱吱”声,则应检查行逆程
脉冲,若开关电源自由振荡频率小于行频,则人
耳能听到振荡的声音。
(3)光栅左边有垂直干扰条
光栅左边有垂直干扰条,这是一种行频谐波干
扰,应检查有关抑制行频谐波干扰的元件。行输
出电路中一些抑制行频谐波干扰的元件损坏后,
也会引起该故障。
4.开关电源常见故障的分析
(1)“三无”烧电源熔丝
①原因:“三无” 烧熔丝是彩色电视机最常见的一种故障。
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是开关电源电路中有的元器件击穿短
路。由于开关电源本身有过电流保护,因此,当开关电源
发生负载短路或过电流时,开关电源内部保护电路动作,
迫使开关振荡器停止工作,不会出现开机烧交流熔丝的现
象,因此,故障范围在电网进线到开关变压器初级绕组的
这部分电路中,有元器件损坏。
②检查步骤:
a.先将消磁线圈(G)插头拔下,查消磁电路是否有短
路。
b.取下电源进线与双向滤波器与底板间的插座(A),检
测①、③脚之间的直流电阻,判断桥式整流电路四个二极
管、滤波电路(C)及开关调整管是否击穿。当确认是开
关调整管击穿所引起的烧熔断器,不要急于更换开关调整
官,此时还应检查主电源输出端(115V)的保护电路的
管子是否被击穿。常见的情况是同时被击穿,所以调整管
和保护管应同时更换。
(2)有300V无输出电压
①原因:有300V但无输出电压115V,说明电路
没有烧熔丝,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负载短路或
开关振荡电路停振所至。
②检查步骤:首先开启电源,测量滤波电容两端
有无300V电压,若有300V电压,说明整流滤波
电容正常,故障在开关振荡电路及负载等电路。
此时应测量各直流电压输出端的直流电阻是否正
常,一般是先测量115V对地电阻,正常时阻值为
11 kΩ;如果阻值不正常,则再查稳压二极管是
否被击穿;若稳压管被击穿,换上新的稳压管后
也不要立即开机,应查明稳压管被击穿的原因,
一般需要再检查调整管是否正常。
3)输出电压偏高或偏低
①输出电压偏低。造成输出电压偏低的主要原因
有两类,一类是开关电源中稳压部分的元件质量
出现问题,使开关调整管的导通时间变短,储能
时间变短,磁能减少,导致输出电压降低,此时
应重点测量影响开关调整管导通时间的电路,测
量稳压部分的引脚电阻及工作电压是否正常。第
二类是负载电流过大。尤其是行电流过大引起,
应接上假负载来判断是否是负载流过大引起的故
障、若接上假负载后输出电压正常,则说明是负
载电流过大引起的故障。有关行电流过大的原因
在本书第10章中介绍。
②输出电压偏高。当出现这种故障时,开机一段
时间后“光栅”突然没有。这是因为ABL电路动作所
致。此时应断开负载接上假负载,测输出电压是
否很大,若在150~250V,则说明整流滤波电路正
常,自激振荡也正常,故障是稳压调节电路失控
所引起;同样测量 控制电路相关引脚的对地电阻
与直流工作电压是否正常,若控制管不能对开关
调整管正常起分流作用,使开关调整管导通的时
间变长,引起输出电压上升,所以这种故障也应
该重点检查稳压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。
(4)遥控开关机不正常
可通过测量微处理器有无输出待机控制端电压,来判断是
CPU输出指令的问题还是待机控制电路的故障。若待机控
制端电压为0V,接待机/开关键而不发生变化,则说明
CPU电路有问题;若待机控制端电压为高电位,则说明是
待机控制电路的故障,应分别检查遥控控制电路
(5)纹波系数大
在接收信号时,可以看见光栅在竖直边缘作周期的左右晃
动,这是稳压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中有交流成分,该交流
成分使直流电源中的纹波电压增大,我们说这是纹波系数
过大,图像会产生S扭曲,伴音中也会伴有交流声,此时
应仔细观察光栅边缘有无扭曲现象。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
是电源中滤波电容开路或失效或整流电路有一只管子开路
所致。
手机版|APP|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( 鄂ICP备09003585号-1 )
GMT+8, 2023-10-4 12:13 , Processed in 0.070323 second(s), 5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